耳鼻喉知多少?


耳痛是耳朵最常见的不适征状,病源可能是耳朵有事,例如外耳道发炎、中耳炎,而耳朵附近的组织出问题亦可诱发耳痛,包括咽喉、颈椎、鼻及颞下颌关节,故耳痛或可能是鼻咽癌及喉癌等严重疾病的征状,不容忽视。

我们的耳朵有时会流出一些流质分泌物,颜色可以是透明、白色或青色,质地亦有稀有稠,若是青色的化脓稠液,更会释放出难闻的气味。假如分泌物呈白或青色,可能是外耳道或中耳有病菌感染。
不少人以为耳垢(特别是油性耳垢)是耳朵的异常分泌物,但其实耳垢跌出或流出耳仔是正常的生理状况。
湿疹等令皮肤痕痒的过敏症,是导致耳朵痕痒的主要原因,而外耳道皮肤被病菌感染亦可能引起耳痕不适。此外,积聚在耳道的耳垢也可能是痕痒的「元凶」。




耳朵流血大多数是意外或创伤,令耳朵及附近的组织出血,轻微如挖耳垢时刮伤外耳道,又或严重如耳膜或头盖骨骨折,也可以出现耳朵流血的情况。 另外,中耳炎及外耳炎有时亦会导致耳朵流血。
耳朵的通道不畅通,例如有耳垢积聚、有水入耳,便会令人有耳朵被「塞住」的感觉,听觉也会变得迟钝;而飞机或电梯升降时,很多人也因为耳朵未能适应骤变的气压而觉得耳塞,过后便恢复正常,但患有耳咽管功能失调的人,由于无法有效调控耳内的压力,故会经常有耳塞的情况。



耳鸣是指在没有外来声音的情况,仍然「听到」耳内或脑内有犹如电波讯号被干扰般的高音杂声,即使塞住耳朵也无法阻隔,旁人却不会听到任何声响。耳鸣可分为「脉动性」及「非脉动性」两种。
脉动性耳鸣的成因众多,例如血液经过静脉血管瓣膜时的搏动、动脉硬化引起血液湍流,而其他疾病如中耳血管性肿瘤、腭肌痉挛、耳咽管开放症等也可诱这种耳鸣。
非脉动性耳鸣可以源自心理或病理问题,后者一般由感音神经性弱听所致,但部分有传导性弱听的人亦会有耳鸣,例如患有耳硬化症、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人,有时耳垢积聚也会令人耳鸣。
「听」是十分重要的感官功能,令我们「听」到声音的听力系统,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外耳、中耳、内耳、听觉神经及脑部等,而它们任何一个部分出问题都会影响到听觉,绝对是缺一也不可。 正常情况下,我们应该可以听到20分贝以上的声音,若差于这水平便可界定为听力受损,亦即弱听。 导致听力受损的原因多不胜数,例如耳垢积聚、中耳炎、耳骨硬化、胆脂瘤及年老退化等,都会令听力变差,而长期身处高噪音的环境亦可损害听觉。

眩晕是一种平衡感觉失调引起的头晕眼花,患者明明稳站平地却会有天旋地转、犹如「晕车浪」般的感觉。问题可以是长期性,亦可能是偶发的不适。
引致眩晕的成因众多,耳源性病因包括前庭神经炎、耳水不平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头晕及急性感音神经性失聪。有些病人或需要接受听力测试,但并不代表这些耳疾一定会影响听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