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ENT 知識庫

常見疾病

耳朵

耳咽管功能失調

簡介

肉眼看不到的中耳是一個密室,但有一道橋樑把它與鼻咽接通,這便是耳咽管,它的作用是調節中耳的壓力,避免因內外氣壓差異而導致耳創傷。

 

其實,中耳的空氣會隨時間及被吸收而逐漸減少,耳內的氣壓亦隨之而下降,幸好我們每次吞口水或打呵欠時,平常緊閉的耳咽管便會打開,讓空氣可以進出中耳,平衡內外氣壓。

同樣地,當環境的氣壓出現劇烈變化,例如飛機升降或潛下水底時,更需要耳咽管的幫助,否則中耳有機會被負壓狀態所傷,引致中耳積液、出血甚至是耳膜爆破等可損害聽力的併發症。

假如耳咽管無法有效調節中耳的氣壓,便是「耳咽管功能失調」,而患者出現感染性或化膿性中耳炎的機會亦會較常人為高。

診斷與治療

耳咽管功能失調會引起那些徵狀和不適?

常見的徵狀有:

  1. 耳塞

  2. 說話後聽到有迴音

  3. 耳朵間中感到不適

  4. 耳鳴

為何耳咽管功能會失調?

有很多因素可以導致耳咽管功能出問題,包括:

  1. 過敏性鼻炎(鼻敏感)

  2. 上呼吸道感染

  3. 增殖體肥大

  4. 鼻咽癌及電療的後遺症

  5. 藥物影響,如口服避孕藥

  6. 荷爾蒙改變

  7. 體重顯著下降

  8. 壓力和疲倦

  9. 先天性顎裂

有沒有方法可以治療耳咽管功能失調?

治療耳咽管失調需要先找出病因,醫生一般都會為病人進行顯微鏡檢查耳道及鼻腔內窺鏡檢查,前者可以察看病人是否患有化膿性中耳炎等耳疾,而後者則能知道病人是否有鼻竇炎及鼻咽癌等病症。

然後醫生會為病人進行鼓室聽力測試及耳咽管功能測試,從而了解及判斷病情的嚴重性,再擬訂治療方案,例如:

  1. 病情輕微的可用藥物打通耳咽管; 情況嚴重便需要植入耳道通氣管。

eustachian-tube.jpg

圖:耳咽管

耳氣壓傷

簡介

當我們潛到水底與海洋世界接觸,又或是飛機爬升、降落時,四週的氣壓會隨著高度及深度而出現突變,這情況下接連中耳與鼻咽的耳咽管便會打開,以平衡耳內與外界的氣壓,

除了嘴嚼及吞咽等動作外,伐沙爾式(Valsalva maneuver)亦有助平衡耳壓,方法是捏住鼻子把氣谷向鼻腔,藉以把耳咽管打開。

不過,假若耳咽管功能失調,又或是高度的變化過急,中耳腔的氣壓未能跟隨調節,在內外壓力差距下,有機會導致「耳氣壓傷」,常見症狀包括耳膜爆穿、中耳出血及積液,內耳亦可能受影響而出現感音性弱聽甚至失聰。

診斷與治療

怎樣診斷「耳氣壓傷」?

醫生需要多方面的資料及檢查,以作出正確的診斷,包括:

  • 病人近期曾否乘搭飛機或潛水;

  • 用耳鏡或顯微鏡檢查病人的耳膜,察看中耳是否有出血或積液的問題,有時更會發耳膜有破孔;

  • 純音聽力檢查能夠知道病人是否有傳導性弱聽,但若傷及內耳便可能有感音性弱聽。

有沒有方法治療「耳氣壓傷」?

治療此病需視乎徵狀而定。

如果病人的耳膜穿孔,一般會先觀察,看耳膜會否自動愈合,若三個月後破孔仍在,便可考慮接受耳膜修補手術,縫合耳膜上的破孔。

假如病人的中耳有出血及積液,醫生多會建議觀察一段時間,若積液始終不退,才做耳膜刺穿引流液體出耳道。

不幸有內耳受傷的情況,治療則以保守性為主,包括臥床休息及服用藥物,但若聽力持續下降或懷疑有外淋巴瘻管,便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barotrauma-red.jpg

氣壓耳導致中耳腔出血

急性中耳炎

簡介

位於頭內的中耳,外有耳膜阻隔,後有髗骨包圍,但有時仍可被細菌或病毒入侵,引發炎症,特別是小朋友最容易有急性中耳炎,一來他們的免疫系統未成熟,抵擋外來病菌的能力較低,而接連中耳與鼻腔的耳咽管亦較短,當有上呼吸道感染時,病源亦較容易由鼻腔經管道爬入中耳造成感染。

常見謬誤

小朋友耳朵痛就是一定是急性中耳炎?

不是。

耳朵痛的成因很多,急性外耳道發炎或中耳炎等都可引致耳痛,兩種都是小朋友常見的耳朵毛病。

由於兩種炎症的治療方法並不一樣,必須正確診斷以便對症下藥。

診斷與治療

急性中耳炎與外耳道發炎的治療有沒有分別?

 

有。

外耳道發炎大多只需要清洗耳道及耳滴抗生素藥物,有需要時再加上口服抗生素。

至於急性中耳炎的病人一般都要服食抗生素、抗敏藥物及使用通鼻噴劑,耳滴藥物則對病情無甚幫助,原因是藥物根本不能穿過耳膜進入中耳,當然不能產生任何療效。如果病人有機會出現急性中耳炎的併發症,又或耳朵痛嚴重,便可以進行耳膜刺穿術,引流膿液以紓緩不適。

急性中耳炎有何徵狀?

典型徵狀為:

  1. 發燒

  2. 嚴重耳朵痛

  3. 鼻炎症狀

  4. 中耳積液導致聽力下降

  5. 若耳膜破裂便有膿液流出外耳道

如何分辨急性中耳炎與外耳道發炎?

病人自己難以知道是那一部份出問題,而醫生則會利用顯微鏡儀器,仔細檢查耳道及耳膜,從而診斷是外耳還是中耳受感染髮炎。

一般而言,急性中耳炎的病人,耳道很乾爽,耳膜則會發紅及脹起,若耳膜穿破才會在耳道發現膿液。假如是急性外耳道發炎,病人的外耳道通常都有流膿的情況,即使輕輕觸碰耳朵也會帶來痛楚。

如果病人同時出現耳朵不適及上呼吸道感染的徵狀,則很大機會是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會影響聽力嗎?

病人患急性中耳炎後,即使炎症已消退,但可能仍有膿液在中耳積聚,影響傳導功能而有聽力下降的情況,一般可於四至六個星期內恢復正常。假如聽覺經過一段時間後仍未好轉,便需要進行耳膜刺穿或植入耳道通氣管,以疏道及引流積液,加快中耳康復及重拾正常功能。

acute-otitis-media.jpg

急性中耳炎

中耳積水

簡介

小朋友患感冒或急性中耳炎,常見有積水在中耳內,有時則可能是由過敏性鼻炎(鼻敏感)及增殖體肥大等耳鼻喉科疾病有關。

這些積聚在中耳的液體,一般呈淡黃色或帶黏性,有時可能會影響中耳傳聲的功能,令聽力下降。所以如果小朋友於兩邊耳仔也有積水,醫生都會以較為進取的治療方法,例如進行耳膜刺穿及植入耳道通氣管,避免孩子因為聽力受阻,妨礙語言及認知能力的發展。

至於成人有中耳積水則多源於耳氣壓傷或感冒,卻不能因此而掉以輕心,因為鼻咽癌是常見引致一邊耳朵出現中耳積水的原因,尤其香港是鼻咽癌的高發病地區,所以有單邊中耳積水的成年病人都應接受耳內窺鏡檢查,以排除患有癌症的可能。

常見謬誤

但凡中耳有積水都需要引流。

不是。除了兩邊中耳積水而影響聽覺的小朋友外,一般病人都可以先作觀察,毋須即時做引流治療,讓身體慢慢吸走水份,而短期抗生素治療有助退卻積水,亦是唯一已實證能退積水的藥物。至於抗敏藥及類固醇鼻噴劑等藥物的療效未有足夠證據支持。

診斷與治療

如何令中耳積水消失呢?

只要能保持中耳接連耳腔的通道──耳咽管──暢通無阻,積水便會慢慢引走消退,有時可以藥物治療配合,如短期抗生素、抗敏藥及類固醇鼻噴劑等。假如中耳積水持續不退,便需要考慮接受耳膜刺穿及植入耳道通氣管,引流積水以免影響聽力及出現其他併發症。

OME.jpg

中耳積水

慢性中耳炎

簡介

耳膜可以阻隔外物或病菌入侵中耳,但有時會受急性中耳炎、耳咽管功能失調等影響而穿破,令病菌輕易便可進入耳朵,導致中耳長期發炎,形成慢性中耳炎的問題。

隨著社會的衛生水平提高,加上抗生素的出現令治療急性中耳炎更有效,近年罹患慢性中耳炎的個案持續減少。

常見謬誤

修補耳膜可以改善慢性中耳炎引起的耳鳴。

未必。

因為耳鳴有可能是源於耳骨及內耳受到慢性中耳炎的影響,在這情況下,即使病人補好耳膜也無法消除耳鳴。

事實上,耳鳴是一種病徵,很多因素也可引發耳鳴,故難以保證治療能夠徹底解決問題。

耳膜穿窿一定要做修補手術。

未必。

是否做手術要視乎病情而定,患者的年齡、日常活動的需要及個人意願亦十分重要,而且耳朵的炎症亦要受到控制,才能進行修補耳膜的手術。所以做手術與否是病人與主診醫生磋商後的共同決定。

診斷與治療

為何會有慢性中耳炎?

耳膜破裂後一般也可以自行復原,但部份人受到長期炎症或耳咽管功能失調等問題的影響,導致耳膜的破洞無法愈合,於是形成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有何徵狀?

 

常見徵狀有:

  1. 聽力下降

  2. 耳朵流膿

  3. 有時會有耳鳴、頭暈/暈眩

怎樣治療慢性中耳炎?

治療方法包括:

  1. 在顯微鏡協助下,徹底清洗耳道的分泌物

  2. 使用抗生素耳滴藥

接受耳膜修補手術(鼓室成形術)

CSOM.jpg

慢性中耳炎發病

CSOM-1 (1).jpg

慢性中耳炎

耳膜穿破

簡介

薄薄一片的耳膜是中耳的防護盾,負責阻擋企圖從進入耳腔的病菌或異物。

如果耳膜穿破便等於防護盾有缺口,細菌及真菌等很容易便可闖入中耳,引起炎症及流膿。

診斷與治療

耳膜穿破有何徵狀?

常見徵狀有:

  1. 如果沒有感染或破洞較細,患者可以毫無徵狀

  2. 聽力下降

  3. 耳鳴

耳膜為何會穿破?

導致耳膜的原因很多,包括:

  1. 慢性中耳炎

  2. 創傷意外

  3. 潛水

  4. 爆炸

怎樣治療耳膜穿破?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會視乎耳膜穿破的情況及破孔的大小而訂定治療方案。

假如耳膜的破孔是新近形成及較細小,一般也可以自行復原,故病人只需要接受觀察便可。

如果觀察一般時間後,耳膜的破洞仍未愈合,病人可考慮接受耳膜修補手術(鼓室成形術),令耳膜回覆完整。

手術修補耳膜是否一定成功?

耳膜修補手術的成功率可高達到八成,但若破洞太大,或病人在手術前後有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都會影響治療的成效。

CSOM (1).jpg

創傷性耳膜穿破

tympanoplasty.jpg

​鼓室成形術

膽脂瘤

簡介

膽脂瘤是一種慢性中耳炎症,但與常見的慢性中耳炎不一樣,因為這病非直接由細菌感染造成,而是中耳腔的皮屑異常增生和積聚,逐漸堆出一個囊腫。除了先天因素之外,部份慢性中耳炎患者也會併發膽脂瘤的後遺症。

雖然膽脂瘤是良性的囊腫,但任由它自由生長卻十分危險,原因是它會慢慢侵蝕四週的中耳及內耳組織,甚至會向上擴展,影響到面部神經、大腦和主要血管,可導致完全失聰、嚴重暈眩、面癱、腦膜炎及腦膿腫等嚴重併發症。

若市民發現耳內有膽脂瘤,都應該接受「膽脂瘤切除手術」,徹底清除病源,以免後患無窮。

診斷與治療

醫生會利用顯微鏡檢查病人的中耳是否有膽脂瘤,而電腦掃描則可以確定膽脂瘤的位置及體積。

治療膽脂瘤要視乎病情及徵狀而定,如果病人的耳道有分泌物積聚,便需要以顯微鏡協助清洗耳道,若有感染便需用含抗生素的耳藥水,然後進行「膽脂瘤切除手術」,徹底消滅病源。

cholesteatoma-1.jpg

膽脂瘤

cholesteatoma.jpg

膽脂瘤

前庭神經炎

簡介

雖然內耳深藏在顱內,但仍有機會受病毒侵襲,令位於內耳的前庭神經組織受感染髮炎,引起各種不適徵狀。

前庭神經是維持人體平衡功能的重要系統,若有病變一般都會令患者出現眩暈。

診斷與治療

前庭神經炎有何徵狀?

通常患者會突然出現持續性的天旋地轉式眩暈,並且會有失去平衡及噁心作嘔等不適,持續約三至七日,然後會慢慢好轉。

前庭神經炎會影響聽力嗎?

不會。

聽覺神經與前庭神經線是分開的,所以前庭神經發炎不會影響到聽力。假如患者真的出現聽力下降,便不是前庭神經炎這麼簡單,有可能是感音性失聰,病人必須盡快接受治療。

此病會復發嗎?

由於前庭神經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因此復發的機會不大。假若炎症不斷復發,患者可能會經常出現眩暈,但如患者持續受眩暈問題困擾,有可能是患有耳水不平衡而不是前庭神經發炎。

如何治療前庭神經炎?

一般來說,患者只需要紓緩症狀的輔助性治療,有需要時可使用口服藥物控制

vestibular-neuronitis.jpg

前庭神經炎對前庭神經的影響

BPPV.jpg

良性姿態性陣發性暈眩理論

良性姿態性陣發性暈眩調

間中出現的暈眩、失去平衡及作嘔等徵狀,可能是耳水不平衡引發,但亦有機會是「良性姿態性陣發性暈眩」,簡稱BPPV。醫學界仍未清楚BPPV的病理,但相信與內耳耳石脫落有關,以致病人每次鬱動頭部時,碎石便會不斷滾動,擾亂人體正常的平衡感,於是出現天旋地轉式的暈眩及作嘔等不適。

聽覺神經瘤

簡介

聽覺神經瘤是一種發生在第八對腦神經的良性腫瘤。每個人有十二對腦神經,而第八對就是掌管聽力的前庭耳蝸神經,而聽覺神經瘤大多數生在前庭神經分支,較少影響到耳蝸神經分支,一般只會發生在一邊耳朵,但如果是家族遺傳性的神經纖維瘤,便可能影響到兩邊的聽覺神經。

診斷與治療

聽覺神經瘤有何徵狀?

此病的典型徵狀是單邊耳有重聽,部份人更會有暈眩的情況,但因為神經瘤對前庭的影響是漸進式,故腦部有足夠的時間慢慢適應及調節,所以前庭受壓迫而引起的暈眩感未必一定會出現。不過,當神經瘤不斷增大及迫壓腦神經,患者便會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的病徵。

臨床上,磁力共振是診斷聽覺神經瘤的黃金標準。

有沒有方法治療聽覺神經瘤?

如果病人患有聽覺神經瘤,醫生會從多方面考慮,以便制訂合適的治療方案。由於聽覺神經瘤的生長速度極慢,若腫瘤的體積較為細小,病人一般只需要接受觀察及定期進行磁力共振檢查便可,尤其是年紀較大的病人,一般都不會建議他們接受太進取的治療。

不過,假如神經瘤長至一定的體積,醫生與病人便需要磋商進一步的治療,例如進行手術切除腫瘤,但這是一項十分複雜且有致命風險的開腦大手術,有部份病人可以及進行毋須開腦的加瑪射線立體定位手術,即俗稱的「加瑪刀」。

耳骨硬化症

簡介

中耳內有三塊接連的耳骨,是聽覺系統中重要的一員,它們把耳膜及耳蝸連起來,當耳膜把聲音轉化成震動後,震動會經由一塊接一塊的耳骨擴大,最後傳送到耳蝸及聽覺神經,成為我們聽到的聲音。 患有耳骨硬化症的病人,耳骨因為退化或生長異常,影響到擴音及傳送的功能,導致患者的聽力逐漸被削弱。此病是遺傳問題,主要影響二十至五十歲的女士,有時影響一隻耳朵,但亦可能兩耳同時患病。此病主要因起傳導性弱聽,但有時亦會引起混合性的聽力下降。

診斷與治療

如何診斷耳骨硬化症?

臨床經驗顯示,耳骨硬化症患者的耳膜一般都是正常,但純音聽力測試便會發現病人有傳導性弱聽,有時更會夾雜感音神經性弱聽。 要知道耳骨是否有硬化,病人可以接受「鼓室探查術」,醫生會以手術方法穿過耳膜進入中耳腔,以便檢查耳骨的活動及功能。假如接連內耳的耳骨有骨質增生及無法鬱動的情況,便可能是耳骨硬化症。 怎樣治療耳骨硬化症?

患者可以配戴助聽器改善聽力,亦可考慮接受耳骨置換手術。醫生會切走接連內耳的一截耳骨,再同一位置的內耳組織開一個小洞,以便放入人工耳骨,然後把人工耳骨接連其他耳骨。手術後,人工耳骨會取代原有已硬化的耳骨,恢復正常的傳音功能。

acoustic-neuroma.jpg

磁力共振掃描下的聽覺神經瘤

otosclerosis.jpg

耳硬化症的病理

耳廓皮膚損傷

簡介

耳廓的皮膚損傷或潰瘍,可以是無害的小毛病,但亦有可能是嚴重的問題,癌症是其中一種,通常發生在經常照曬陽光及年紀較大的人士身上。

診斷與治療

怎樣診斷耳廓皮膚損傷的情況?

正常情況下,病人毋須接受活組織檢查,醫生通常會直接觀察患病部位,然後再做手術切走有問題的皮膚,再送到化驗室進行詳細分析。

如何治療呢?

為安全起見,醫生一般都會建議病人接受手術切除患處。

耳腫瘤

簡介

腫瘤可以發生在全身的器官及組織,耳朵亦然,而耳腫瘤可發生於外耳、中耳及聽覺神經等地方。假如腫瘤屬於惡性,情況許可下病人都應該接受手術清除癌細胞,以遏止癌瘤擴散。

診斷與治療

怎樣判斷腫瘤的類別?

醫生通常會利用耳鏡檢查患者的耳朵,有時亦會使用電腦掃描及磁力共振,幫助準確斷症。抽取活組織化驗能夠確定腫瘤的類別,但血球腫瘤等血管瘤除外。

如何治療耳腫瘤呢?

不同的腫瘤有不同的治療方案,最重要是醫生有足夠的經驗,判斷患者的病情,再因應其需要,度身訂造一套最適合的治療方案,才能為病人帶來最理想的治療成效。

glomus-tumour_s.jpg

耳腫瘤

glomus-tumour-2_s.jpg

耳腫瘤

glomus-tumour-3_s.jpg

耳腫瘤

耳水不平衡

簡介

大家經常都會提到或聽到「耳水不平衡」這個病名,它的正確名稱為「美尼爾氏症」(Ménière's Disease)。

我們的耳朵不但負責聽聲音,亦肩負平衡身體的功能,而藏於內耳的耳水,便是其中平衡系統的其中一部份。當我們鬱動身體時,耳水亦會隨之搖動,向腦部發放訊息,令身體保持平衡,不會跌倒。假如左右耳水不平衡,即使身體在靜止狀態,腦部仍會受到誤導,產生天旋地轉式的暈眩、聽力下降及耳鳴等典型徵狀。

醫學界相信,耳水不平衡可以用耳蝸內淋巴管水腫作為病理解釋,當水腫出現時兩邊耳水便會失衡,誘發暈眩等不適。

診斷與治療

不是所有的暈眩都與耳水不平衡有關?

不是,並非所有暈眩都由耳水不平衡所致。

要確定暈眩是否源於耳水不平衡,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是「經常復發」,假如只是一次或偶然的暈眩,便不能診斷為耳水不平衡。此外,患者必須有耳水不平衡的典型徵狀,以暈眩為例,每次發作維時最少半小時至二十四小時不等;而病發時亦可能有耳脹滿感、短暫性單邊弱聽及耳鳴等徵狀。

這些徵狀一般都會消退,但部份患者在多次病發後會出現永久性感音神經性失聰。

什麼原因引致耳水不平衡呢?

我們通常都找不到引致耳水不平衡的病因,但一些發病情況近似的個案則較易找到成因,例如感染梅毒、患有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或意外創傷等,原因是這些問題可引致內淋巴管水腫,誘發兩邊耳水不平衡。因此,以「繼發性內淋巴管水腫」去形容這類個案會更為貼切。

怎樣醫治耳水不平衡呢?

當患者病發時,可以前庭神經鎮靜劑等藥物效紓緩不適徵狀,其他藥物亦能提供一定的療效。

手術亦可改善耳水不平衡的問題,例如內淋巴管減壓術,但因難以量度及平衡兩邊耳水,故成效未能預料。除了手術外,化學消融前庭末梢組織亦是近年採用的治療方法之一。 事實上,即使不作任何治療,大部份患者的發病頻率都會逐漸減少,病情的嚴重性亦會降低。

meniere-disease.jpg

突發性失聰

簡介

如果你在數小時至三日內,聽力急速下降甚至「聽唔到」,便可能是患上突發性失聰,亦即耳聾。

突發性失聰是耳鼻喉科常見的問題,一般隻影響單邊耳朵,但有時亦會雙耳同時有事,有些患者會在早上醒來一邊耳朵聽不到聲音。除了聽力下降外,部份病人可能會有嚴重暈眩及耳鳴等徵狀。

由於很多病人都是先有傷風感冒的徵狀,才出現突發性失聰或耳聾的徵狀,因此有專家相信問題主要是病毒入侵令內耳神經線發炎所致,但亦有認為突發性失聰是源於內耳及前庭耳蝸神經受損。

診斷與治療

突發性失聰是否都可以找出病因?

不是。

醫生在臨床上很少能夠確定引致突發性失聰的原因,但通過不同的檢查,可以排除嚴重或可治療疾病的,例如高血脂,糖尿病,聽覺神經瘤。

如果找不到病因,怎樣治療突發性失聰呢?

突發性失聰一般以口服類固醇治療,原因是臨床實證顯示類固醇可以抑制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此外,血管擴張藥物也有一定的效用。而近期的研究發現,若病人對傳統治療無反應,可以接受中耳注射類固醇,高壓氧治療亦能為病人提供幫助。

突發性失聰會否是聽覺神經瘤引起的問題?

會。

不過,聽覺神經瘤通常是導致漸進式的感音神經性失聰,但有時腫瘤可能會擠壓內耳及神經線的血管而影響血液供應,則可能出現突發性的聽力下降。

雖然突發性失聰與聽覺神經瘤的關係不太大,但若病人的治療反應不理想,便需要考慮接受磁力共振檢查,以排除患上聽覺神經瘤的可能。

會不會有些人較難康復?

有些因素確實會影響病人康復的機會及程度,例如年紀較大、有暈眩的病徵、紅細胞沉降率持續上昇,以及在聽力測試中表現較差等等。

hearing-loss-pure-tone-audiometry (2).jp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