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ENT 知識庫

常見疾病

鼻子

鼻出血

鼻腔有一層薄膜保護,如果這層薄膜有破損,又或鼻腔內的組織受傷,都可導致鼻出血,亦即常見的流鼻血,用手挖鼻、意外受傷及打噴嚏等都是常見的鼻出血成因。

鼻血的流量可多可小,若大量出血或流血不止便需要立即到急症室求醫,而流鼻血亦可能是腫瘤或炎症所引起,所以處理時不能掉以輕心。

鼻內窺鏡可以幫助醫生找出鼻血的源頭,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消融、激光、填塞及以手術封閉血管等。

鼻中隔偏移

簡介

鼻中隔偏移是很普遍的問題,從外觀未必能夠看得出,亦未必有引起任何徵狀,但約20%接受鼻鏡檢查的人,都會發現鼻中隔有或多或少的偏移,而只有少數人因此而長期鼻塞。

先天、分娩時用產鉗或年幼時鼻受創傷等都會導致鼻中隔偏移,初時中隔骨可能只有一條細小的裂痕,但隨著鼻子生長會逐漸扭曲變形,形成偏移的情況。假如偏移問題影響到呼吸,便需要接受治療。

常見謬誤

鼻中隔偏移是源於鼻變形。

不一定。

鼻變形通常涉及鼻梁、中隔組織等骨骼組織的嚴重創傷及骨折,而鼻中隔移位則多是較輕微的創傷引致。鼻變形主要帶來外觀問題,但鼻中隔偏移則會令呼吸道出現阻塞。

患有鼻中隔偏移便必需進行醫治。

不一定。

如果鼻中隔偏移阻礙患者呼吸,以及出現復發性流鼻血、用口呼吸、嚴重鼻鼾、慢性咽喉炎及睡眠窒息等徵狀,才需要接受治療。若有隱藏的過敏性鼻炎(鼻敏感)應接受適當治療,例如服食抗敏及類固醇藥物。 隔中隔手術會改變本來的鼻形。

如果主診的耳鼻喉科醫生有足夠的經驗及技術,絕不會出現鼻變形的情況。

因為手術期間,醫生會小心保護負責撐起鼻子的鼻梁,亦只會移走非支撐性的間隔骨骼。而過度移走鼻隔組織可帶來嚴重後遺症及引致塌鼻。有需要時可同時進行鼻甲骨切除術,令呼吸道更暢道無阻。

診斷與治療

如何診斷鼻中隔是否有偏移?

這需要電腦掃描鼻竇才能知道。

怎樣治療鼻中隔偏移?

輕微的偏移可以使用激光鼻甲骨切除術的方式處理,整個過程只需約二十分鐘,病人只需接受局部痲醉,並可於診所進行。

至於病情嚴重的病人,便需要入院接受全身痲醉的手術,以便清除造成阻塞的組織。整個手術會從鼻孔入手,因此不會在表面留下任何傷口或線口。

部份病人或需要切除腫大的鼻甲骨,令呼吸道真正暢通無阻。

下鼻甲骨肥大

表面布滿黏膜及血管的鼻甲骨,幫助濕潤及暖化吸入的空氣,但長期鼻炎及過敏性鼻炎可以導致最接近鼻孔的下鼻甲骨腫脹肥大,造成吸呼道阻塞,令患者持續有鼻塞。

如果病人有下鼻甲骨肥大的情況,醫生一般都會嘗試以藥物治療及控制病情,若藥物無效病人便可考慮進行下鼻甲骨切除術,避免長期受鼻塞的困擾。

epistaxis_before_laser_cauterisation.jpg

激光電鼻前

epistaxis_after_laser_cauterisation.jpg

激光電鼻後

diagnosis0385.jpg

正常鼻中隔(電腦掃描)

diagnosis0386.jpg

鼻中隔偏曲(電腦掃描)

turbinate-hypertrophy_s.jpg

鼻甲骨肥大

鼻腫瘤

簡介

鼻腔及附近的組織如鼻竇、咽喉及嗅覺神經等,均可長出良性或惡性的腫瘤。

患者常見有鼻液帶血絲及鼻塞等徵狀。

常見良性腫瘤有乳頭瘤、逆生性乳頭瘤、鼻中隔纖維瘤及血管瘤,至於常見惡性腫瘤則包括鼻咽癌、淋巴瘤、鼻竇腫瘤、鼻的皮膚生癌及嗅覺神經細胞瘤等。

良性腫瘤

乳頭瘤(鼻疣)

由可透過挖鼻傳染的乳頭瘤病毒或疣病毒所引起,常見徵狀包括流鼻血及鼻塞。一般可以切除或消融方式處理,但腫瘤可能會復發,需要再次接受切除手術。

逆生性乳頭瘤

這是最常見的良性鼻腫瘤,治療以手術為主,例如以內窺鏡輔助進行的鼻竇切除手術,不會在面上留下疤痕,成為大部份病人的選擇。

鼻中隔纖維瘤

這是一種生在鼻中隔的白色小結塊,有時會引起痛楚,如有嚴重徵狀可做手術切除。

血管瘤

這是由血管畸形產生的腫瘤,有時會造成嚴重及十分麻煩的流鼻血,病人可考慮接受局部切除鼻黏膜或消融手術,以清除引起徵狀的血管瘤。

惡性腫瘤

淋巴瘤

身體的淋巴系統負責抵禦病菌入侵造成感染。淋巴有兩種細胞,分別為T細胞及B細胞,而涉及鼻的淋巴瘤主要與B細胞有關。

淋巴瘤的發病情況與鼻咽癌十分相似,在鼻內窺鏡的鏡頭下,兩者的外貌亦很近似,因此必須抽取活組織化驗,才能確定所患為那一種癌病。

由於鼻淋巴的癌細胞可經由淋巴系統走到頸、胸、腹、腹股及骨髓的淋巴組織,因此病人一般都需要接受全身的檢查及骨髓檢驗,以確定癌細胞是否有擴散。當病人診斷患上癌疜時,耳鼻喉科醫生會把病人轉介由腫瘤科醫生跟進及治療。

鼻竇腫瘤

鼻竇的癌瘤會令面部出現局部腫脹的情況,例如上頜竇有腫瘤會使面頰腫起,如篩竇有腫瘤則會令兩眼之間腫脹,並且經常有侵蝕骨骼及入侵眼睛的情況。雖然鼻內窺鏡可以分辨增生組織是腫瘤還是息肉,但仍需要抽取活組織化驗才能確診。

至於治療方面,一般都會先做手術切除癌瘤,然後進行放射治療以徹底消滅癌細胞,個別病人或需要切除眼球以保住性命。

normal-np.jpg

​正常鼻咽

nasopharyngeal-mass.jpg

​鼻咽腫瘤

npc.jpg

​鼻咽腫瘤

吸入異物

小朋友的好奇心大但不知危險,尤其是五歲以下的幼童,愛把拿到手的東西放入口,有些更會塞入鼻孔,例如豆類、面紙、電池等等都是醫生經常在鼻孔找到的「外來物」。

不要忽視這些外來物帶來的影響,它們會阻塞鼻孔,嚴重時更可造成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所以必須盡快取出以策安全。

鼻梁變形(斷鼻/塌鼻)

鼻子位於臉的正中,對容貌有決定性的影響,但它亦是面部最容易受傷的位置,導致鼻梁彎曲、歪鼻、大鼻、塌鼻、朝天鼻及勾鼻等,而這些不理想的鼻形亦可能是先天遺傳。

鼻梁變形不但破壞容貌,有時更會影響呼吸,而「鼻形矯正術」便可改善整體鼻形。臨床經驗顯示,病人接受手術矯正鼻形後,自信心亦明顯提昇。

鼻咽癌

簡介

香港所在的南中國及新加坡是鼻咽癌的高發病地區,醫學界至今仍未解破這個謎團,但相信與基因、地理及EB病毒感染有關。常見謬誤

吃鹹魚和燒香會導致鼻咽癌。

至今仍未有科學證據顯示鼻咽癌與進食或吸入任何食物和氣體有關。

鼻咽癌與過敏性鼻炎(鼻敏感)有關連。

不是。

鼻敏感是十分常見的耳鼻喉科疾病,研究顯示多達三成人有鼻敏感,當中有鼻咽癌病人並不出奇。

經常吸菸會引致鼻咽癌。

雖然暫時未有證據顯示吸菸會導致鼻咽癌,但很多頭頸癌症都與吸菸有關,包括舌頭、扁桃腺、喉部及聲帶癌等。

血液測試可以準確診斷鼻咽癌。

如果體內的EB病毒抗體水平處於高水平,患鼻咽癌的機會亦較高,但抗體測試並不能準確診斷病人是否有鼻咽癌,因為抗體升高可能是近期受病毒感染所致,而且與其他的癌症血液篩檢一樣,經常有假陽性及假陰性反應,令病人在不必要的情況下枉花金錢進行磁力共振及正電子斷層掃描等昂貴檢查。

假如病人未有任何徵狀,而鼻內窺鏡檢查亦無發現,又沒有家族病史,便可以在首次驗血後的一個月,再進行抗體測試,若抗體仍處高水平便需要再接受鼻內窺鏡及其他檢查,以確定病人是否患鼻咽癌。

診斷與治療

鼻咽癌有何徵兆?

如果你發現鼻液或唾液帶有血絲或血塊,便應小心及盡快求醫,因為這可能是早期或晚期鼻咽癌的唯一線索,其他常見徵狀有:

    1. 聽力下降及耳鳴

    2. 頸部長出無痛腫塊

    3. 複視(視物有重影)

    4. 頭痛

    5. 耳痛

假如你出現這些徵狀及有懷疑,可向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求助及接受鼻內窺鏡檢查,臨床經驗顯示,內窺鏡可找到95%的鼻咽癌,若癌細胞並非生長於表面,便需要磁力共振及正電子放射斷層掃描協助追蹤。

如何確診有鼻咽癌?

以內窺鏡抽取活組織化驗是診斷鼻咽癌的最有效及最準確方法,程序可於診所進行,病人只需接受局部痲醉,然後醫生便會從鼻孔放入儀器,在懷疑有病變的地方切出小許組織,便可送往化驗,整個過程很簡單亦十分安全。至於其他掃描影像則可幫助確定腫瘤的位置及體積。

假如頸部有腫塊便應利用針刺方式抽取組織化驗,避免開刀切割組織時令癌細胞擴散。

鼻咽癌能否醫治?

由於鼻咽癌在香港屬於常見的癌病,因此大部份公立及私家醫院都累積了不少的治療經驗。放射治療(電療)是鼻咽癌的基本療法,若病情較嚴重的則可能要加上化學治療,一般情況下只有癌病復發的病人需要進行切除手術。

鼻咽癌會影響聽覺嗎?

病人接受放射治療時,很多時候也會波及外耳、中耳、內耳及耳咽管,造成短暫或永久損害,因此很多病人都有聽力受損的情況,有些可能只是暫時性影響,有些則是長期問題。

如果病人出現外耳炎及中耳炎等感染問題,醫生可以在顯微鏡協助下為病人清洗耳道,有需要時可用抗生素。至於耳咽管功能失調則可引起慢性中耳炎及中耳積水,病人可以在耳膜植入耳道通氣管引流積液,但可能會併發感染及流膿等情況。

另外,放射治療亦可誘發感音性弱聽,令患者的聽力逐漸衰退,屆時便需要配戴助聽器才能聽到四週的聲音

fractured-nasal-bone.jpg

​鼻骨斷裂

fractured-nasal-bone-post-reduction.jpg

​鼻骨斷裂 - 手術後

nasal-polyp.jpg

​正常鼻咽

nasal-bone-and-3d-imaging.jpg

​鼻骨3D電腦掃描

npc (1).jpg

​鼻咽腫瘤

過敏性鼻炎(鼻敏感)

傷風感冒是十分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成人及小孩在一年間也可能會病三幾次,但如果吃過醫生處方的傷風感冒藥後,仍然鼻水長流、鼻子不通及喉嚨痛等,便可能是患過敏性鼻炎,亦即俗稱的鼻敏感。簡介

過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常見的問題,全球患者數以百萬計。醫學研究顯示,香港等都市地區有鼻敏感的人口達40%,發病率更隨著空氣污染日益嚴重而不斷上昇,而鼻敏感與兒童哮喘有莫大的關係。

其實,現時醫療技術及藥物已大有進步,只要接受適當治療,九成半的鼻敏感患者都可以擺脫病徵困擾甚至完全康復。若病患未獲得適當處理,則有機會引發更嚴重甚至致命的耳鼻喉及呼吸系統毛病。

常見謬誤

鼻敏感是「無得醫」的。

當然不是。

新一代的抗敏藥物及脫敏治療,對控制鼻敏感徵狀十分有效,超過九成半的患者能夠有效紓緩不適,甚至不再發病。 

鼻敏感是經由接觸傳染的疾病。

不是。

除非病人同時有其他感染問題,否則毋須使用抗生素治療鼻敏感。 

我很健康所以不會有鼻敏感。

不是。

鼻敏感是免疫系統引起的毛病,不論任何年紀或性別的人士,都可能在任何時間突然對某種物質產生過敏反應,而事前是毫無徵狀或肇因。因此,一些患有急性或慢性疾病,又或壓力、長期使用抗生素及藥物,而令免疫系統功能減弱的人士,較容易患上鼻敏感。另外,鼻敏感亦有家族遺傳的傾向。 

長期使用類固醇噴劑會損害健康。

雖然長期口服類固醇會引起多種副作用及後遺症,但只要在醫生指示及監察下,即使幾歲的小童亦可使用類固醇鼻噴劑,而且大部份病人在發病時才需噴藥,毋須天天及長期使用。 

鼻敏感會引致鼻咽癌。

暫時未有任何證據顯示,鼻敏感與鼻咽癌有直接關係,但任何有鼻敏感徵狀的人,都應該接受詳細檢查,以排除患癌的可能性。

診斷與治療

什麼是鼻敏感?

鼻敏感即是過敏性鼻炎,屬於慢性鼻炎的一種,其他慢性鼻炎包括感染性鼻炎及血管運動性鼻炎等。

鼻敏感的成因不明,但它的發病基理卻十分清晰:致敏原進入身體後,與抗體「免疫球蛋白E」(IgE)結合,並釋放出大量訊息,刺激免疫系統產生連串的過敏反應,包括鼻膜腫脹、分泌物增多及痕癢不適,形成有鼻塞、流鼻水及打噴嚏等徵狀。 

致敏原是什麼?

鼻敏感與哮喘有很強烈的關連,約80%哮喘病人同時患有鼻敏感,而鼻敏感病人有20%同時患哮喘。 

徵狀:

  • 鼻塞

  • 流鼻水

  • 鼻痕癢

  • 打噴嚏

  • 鼻水倒流

  • 流鼻血,尤其常見於小孩

  • 鼻痛

  • 喉嚨乾涸

  • 經常喉嚨痛

  • 喉嚨痕癢

  • 聲音沙啞

  • 晚上或說話時有乾咳

  

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療,可能會出現下列的併發症:

  • 鼻竇炎

  • 鼻息肉

  • 鼻出血

  • 耳咽管功能失調導致耳有閉塞感

  • 中耳炎,特別是兒童

  • 搭飛機或潛水時容易有耳膜穿破或耳氣壓傷

  • 睡眠窒息症

  • 慢性咽喉炎

  • 慢性聲帶炎

  • 氣管敏感

  • 哮喘

  

如何診斷?

耳鼻喉科醫生經過詳細檢查及評估,能夠準確診斷病人是否患有過敏性鼻炎。

醫生會檢查前鼻的結構,並利用鼻內窺鏡攝影機察看鼻竇及鼻咽的狀況。至於皮膚點刺法及血清檢查,能夠找出致敏原。 

皮膚點刺法

找出引起過敏的源頭,對控制鼻敏感徵狀十分重要,而皮膚點刺法是一種方便、安全、可靠及快捷的原測試方法,能夠找出及確定家居塵蟎、灰塵、花粉、黴菌、動物皮屑、蛋、牛奶、曱甴及花生等等。

整個測試過程只需約二十分鐘,聽話合作的小朋友亦可進行,但測試前三天開始要暫時停服抗敏感及止咳藥物m, 

血清檢測

一般會採用發射致敏原吸附試驗(RAST Test)。

這種測試可以準確量度患者體內的IgE水平,而不同的IgE量會引起不同的過敏反應,亦與不同的致敏原有關,因此從中能夠知道引發患者過敏的源頭。 

如何治療?

治療及控制鼻敏感可以從多個方向入手,包括:

  • 避開致敏原:如果病人知道自己對那一種物質過敏,平日便應盡量避開,而家居塵蟎是本港最常見的致敏原,若病人有過敏便應使用一些防蟎的寢具及家居用品。

  • 藥物治療:抗組織胺及抗白三烯類藥物是目前最有效控制及治療鼻敏感的藥物。而新一代藥物的耐受性良好,亦較少有上癮問題。耳鼻喉科醫生會為病人調較適當的藥量,有需要時病人亦可使用類固醇鼻噴劑紓緩徵狀。

  • 脫敏治療:這方法是透過持續及逐漸增加患者接觸致敏原的劑量,從而令免疫系統慢慢適應,藉以減低過敏反應。由於需要身體逐步適應,故整個療程可能長達兩至三年。治療可以注射或舌下含服的方式把致敏原送入身體,前者較為耗時及可以致命;而舌下含服則是較新的方法,既安全又簡單,即使小朋友也可使用。

  • 耳鼻喉科激光療程及手術等。

鼻皮膚癌

皮膚癌可發生在全身的部位,包括鼻子的皮膚,但本港的病例不多,較常見於淺色皮膚及經常被高紫外線照曬的人士身上,例如澳洲便屬高發地區。

大部份患者都會發現鼻子會有無法愈合的傷口或潰瘍,一般都需要以外科切除癌細胞,然後再進行整形修復鼻形。

淚鼻管阻塞

淚水長流未必是眼睛有毛病,亦有可能淚鼻管阻塞所致。

淚鼻管是眼睛的排水渠,負責把淚液引流到鼻腔排走,若有阻塞淚水在無路可走下,最終便只能流出眼眶。

如果病人的淚鼻管有阻塞,醫生會以幼針刺入淚管,令管道回恢復暢通,若無效病人便可考慮「鼻內窺鏡淚囊鼻腔吻合術」去打通鼻淚管,解決經常流眼水的問題,而且儀器是從鼻孔進入鼻腔,故不會在面上留下傷口或疤痕。

腦液滲漏

鼻腔與腦部是由一層薄薄的顱骨分隔,當頭部受到大力撞擊,例如不幸遇上交通意外或捽倒地上,都可能引致顱骨折裂,令腦液漏入鼻腔,再從鼻孔流出或落入食道。

為免病菌可能經由裂縫入侵腦部併發腦膜炎,如果病人經觀察後腦液仍不停流出,便需要做手術修補顱骨裂口。而使用鼻內窺鏡進入鼻腔進行治療,既能有效修復顱骨,更免除病人承受開腦大手術帶來的風險。

傷風感冒

簡介

人人都試過感冒,它是最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引起鼻塞、流鼻水及打噴嚏等徵狀,其他不適還包括頭痛、發燒、喉嚨痛、肌肉痛及疲倦等。大部份人可於五至七日後逐漸康復。

常見謬誤

我每次一停藥,感冒又會再來。

健康正常的成人及小童,每年患感冒的次數應少於四次,任何人也不會持續或長期感冒。若經常流鼻水及鼻塞,有可能是過敏性鼻炎(鼻敏感)所致。

感冒需要用抗生素醫治。

錯誤。

濫用抗生素只會增加細菌的抗藥性及降低身體的抵抗力。大部份的鼻炎都是由病毒引起,抗生素並無任何療效,而服食抗生素亦無法「阻擋」病毒侵襲。假如病人有發燒及肌肉痛,則可以服用通鼻及消炎藥紓緩徵狀。

診斷與治療

何時需要抗生素治療?

只有下列情況下才需要用抗生素,包括:

  1. 雙重病菌感染引致發燒,鼻子更有綠色的膿液流出;

  2. 復發性扁桃腺炎,患者的扁桃腺表面會呈現一層白色薄膜。

  3. 急性中耳炎令耳膜變紅;

  4. 患有糖尿病及肺病等長期病患者,以及免疫力低的人士,如長者和長期服用類固醇的人士。

鼻息肉

簡介

鼻生息肉的問題,早於古代已被醫生發現。所謂「息肉」,其實是從鼻竇長出、尤如提子般的小囊,嚴重時可阻塞呼吸道及併發鼻竇炎。

雖然鼻息肉是常見的問題,但成因仍然未明,一般相信與過敏性鼻炎(鼻敏感)及阿氏匹靈過敏有關。

常見謬誤

鼻息肉經常都會復發,所以毋須治療。

錯。

如果有鼻息肉而不多治療,有可能會引致嚴重後遺症,包括喪失嗅覺、鼻竇炎、用口呼吸而導致有慢性咽喉炎等等。

過去鼻息肉的復發率高是受到影像及手術技術局限所致,目前的鼻腔攝影及電腦掃描技術比以前顯著改善,醫生在內窺鏡協助下,可以更徹底及更安全地切除息肉,加上定期覆診及使用類固醇鼻噴劑,能夠有效減低及預防息肉復發。

鼻息肉一定是良性組織。

錯。

淋巴、鼻腔及鼻竇等位置有時也會出現癌變,尤其要小心只生在一邊的息肉,患者最好抽取組織進行化驗。而一些良性腫瘤如逆生性乳頭瘤有可能會演變成惡性腫瘤,患者必須要長期覆診跟進。

鼻息肉必須以手術治療。

不一定。

體積細小的息肉可用類固醇鼻噴劑處理,至於較大及嚴重阻塞鼻道的息肉則可接受功能性內窺鏡手術,徹底切除息肉。

診斷與治療

如何診斷鼻是否生息肉?

醫生一般利用鼻內窺鏡及電腦掃描鼻竇去確定病人的鼻內是否有息肉。

鼻竇炎

簡介

外間乾燥寒冷的空氣,都需要經過濕潤和暖化的過程,才能進入氣管,而負責這項重要工作的就是鼻竇。鼻竇位於鼻腔後上方,兩者由黏膜相連,所以通常被歸類為一個系統。

鼻竇會不斷釋出分泌物到鼻腔,為空氣加濕加熱,如果這些分泌物受阻無法流出,會導致鼻竇阻塞及頭痛的情況,若阻塞嚴重會便形成急性或慢性鼻竇炎。

常見謬誤

有鼻塞、頭痛及流鼻水就是患上鼻竇炎。

不一定。

雖然鼻炎及鼻竇炎均是普遍的問題,但兩者的徵狀並不完全相同,鼻竇炎的主要徵狀是發燒、鼻竇位腫脹,而鼻分泌物更會帶惡臭及呈黃綠色。

我的兩歲孩子,鼻水經常流過不停,X光檢查顯示有陰影,所以診斷為鼻竇炎。

不是。你的孩子多半是患過敏性鼻炎(鼻敏感)。

在四歲以前,小朋友的鼻竇仍未完全發育,故很少出現鼻竇炎,而一般X光檢查診斷鼻竇炎的準確性不太高,尤其是用於小朋友身上。大部份小朋友的鼻竇問題都可用藥物治療,而發育中的孩童應盡量避免做手術。

我的電腦掃描顯示鼻竇黏膜有增厚的情況,所以需要接受手術治理。

不是。

電腦掃描主要是檢查鼻竇的結構,要清楚了解鼻竇是否有阻塞便需要鼻內窺鏡的幫助,而且病人即使有黏膜變厚亦未必一定需要動手術切除,原因是黏膜增厚更可能是源於鼻敏感及感冒病人,就算動手術亦只能起引流的作用,無法根治問題。

其實,現時所用的藥物及抗生素,療效相當好,故大部份鼻竇炎患者都毋須接受手術沖洗鼻竇,但如果患者有鼻息肉、腫瘤或明顯的鼻中隔偏移,便可能需要接受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

鼻竇炎可能演變為鼻咽癌。

不會。兩種病症並無任何關連。

診斷與治療

如何診斷急性鼻竇炎?

急性鼻竇炎的常見徵狀包括:

  1. 發高燒

  2. 鼻竇位置出現急性及嚴重的痛楚或繃緊感覺,且通常是多過一個鼻竇有問題

  3. 眼睛及面頰腫脹

  4. 鼻分泌物帶有血絲

  5. 鼻分泌物有惡臭及呈黃綠色

  6. X光或電腦掃描顯示鼻竇有液體積聚

  7. 鼻內窺鏡會清楚看到鼻竇流出膿液。

如何治療急性鼻竇炎?

若你懷疑自己患病,應盡快向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求診,治療的準則為:

  1. 醫生會先取鼻竇分泌物進行細菌培植,然後才會使用抗生素;

  2. 口服抗生素可以對付大部份常見的細菌,病況嚴重的病人或需要入院接受靜脈注射抗生素;

  3. 疼痛及發燒可以消炎藥紓緩;

  4. 一些擴張鼻道的噴劑及口服藥物可幫助打開堵塞的鼻竇;

  5. 抗敏藥則用於控制過敏症狀;

  6. 可用無藥性的鹽水噴劑及化痰素稀釋鼻分泌物,令鼻液更易排走。

一般情況下,九成半的病人只需藥物治療即可痊癒,當藥物治療無效時,病人才需要進行鼻竇沖洗或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

如果沒有治好急性鼻竇炎,會有什麼後遺症?

由於鼻竇接連眼球及腦的前部,因此炎症可能會引發:

  1. 眼球及眼瞼四週生出膿瘡

  2. 腦膜炎

  3. 腦膿腫

什麼是慢性鼻竇炎?

假若鼻竇炎持續三個月仍未痊癒,即是病症由急性變為慢性。痛楚及發燒可能會減退及消失,但鼻分泌物持續帶惡臭。 在這情況下,病人最好接受致敏原測試,而小朋友則應接受詳細的身體檢查,以排除囊胞性纖維症及??綜合症等嚴重疾病的可能。 如果接受抗敏藥及鼻噴劑治療後病症仍未消退,病人便應考慮接受功能性內窺鏡 (omit) 鼻竇手術。 以往打開鼻竇手術需從上顎落刀,創傷性較大,近年已經轉為用以內窺鏡進行微創手術。早於2005年,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批准使用「鼻竇球囊擴張術」治療鼻竇炎。 「鼻竇球囊擴張術」類似冠心病人接受的「通波仔」,創傷性很低。醫生以導管從鼻腔進入鼻竇,然後泵脹附在導管的氣球,藉以張開鼻竇出口,積聚在內的膿液便可流出,達到清理鼻竇的效果。 多年臨床經驗顯示,「鼻竇球囊擴張術」處理發生在額竇的炎症有良好效果,其他部位的鼻竇炎,又或有息肉、鼻甲骨肥大等問題的個案,則較適合採用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FESS)。

nasal-polyp (1).jpg

鼻息肉

rhinosinusitis.jpg

鼻竇炎

rhinosinusitis-x-ray.jpg

鼻竇炎 X-ray

甲狀腺眼

甲狀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狀腺荷爾蒙,調整人體的新陳代謝,若甲狀腺的分泌過多或過少,不但會影響健康,更對眼睛視力也會有影響,令患者出現眼球凸出、眼睛無法閉合等徵狀,有時更會在兩眼角膜形成斑點。 

患有甲狀腺眼的病人,可以接受眼球減壓手術,改善眼睛閉合的問題,減低病菌及異物入眼導致眼睛受損的機會。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