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環士丹利街60號明珠行18樓
ENT 知識庫
耳鼻喉知多少?
喉嚨
口腔潰瘍
復發性口腔潰瘍又稱口瘡,即是俗稱的「飛滋」,是一種不時復發的口腔黏膜潰瘍。它可以由皰疹及手足口病等病毒引起,而缺乏維他命、念珠菌感染、牙齒刮損、蛀牙、牙周病、糖尿病及一些罕見免疫疾病亦可誘發口瘡。
傳統認為生飛滋是因為「熱氣」,而中醫學理論的「熱氣」可解說為口腔黏膜缺水,因此容易受病菌感染及潰爛。所以預防生飛滋最重要是保持口腔衛生及均衡飲食,並要補充足夠的水份。
至於治療飛滋則主要是舒緩不適徵狀,如用藥止痛,以及用消炎藥、軟膏、潄口水及補充維他命等方法加快黏膜痊癒。
口腔潰瘍
左齶潰瘍
喉嚨痛
病毒感染是喉嚨痛的常見病因,而長期用口呼吸等機械性原因也會令喉嚨隱隱作痛。 喉嚨痛一般也屬於輕微的問題,病人大都可以自行處理而不會有後遺症。不過,若出現下列情況便需盡快求醫處理,包括:
-
突發性喉嚨痛兼有發燒或頸部僵梗,有可能是急性扁桃腺炎、急性咽喉炎;
-
喉嚨痛導致吞咽困難或呼吸困難,有可能是急性會厭炎;
-
喉嚨痛持續超過一個星期。
口腔潰瘍
喉嚨乾涸/口乾
導致口乾或喉嚨乾涸的成因很多,包括:
-
藥物副作用:很多處方及非處方藥物均有口乾的副作用,包括抑鬱、焦慮、止痛、抗敏、針對感冒徵狀的抗組織胺和通鼻藥、減肥等藥物;而肌肉鬆弛劑及鎮靜劑亦可產生口乾的情況。
-
疾病或感染併發症:部份疾病會令患者出現口乾的徵狀,如乾燥綜合症、愛滋病、柏金遜症及腮腺炎等。
-
治療副作用:用於治療頭頸癌症的電療及化療,釋放的輻射及藥性可能會破壞涎腺(口水腺)分泌唾液的功能,令口水份泌減少而導致口乾。
-
神經受創:有時意外或外科手術會傷及頭頸部位的神經線或細胞,影響到調控口水份泌的訊息傳遞,便會出現口乾的後遺症。
-
缺水:除了少飲水外,多種病症也可導致身體嚴重缺水,包括發燒、流汗過多、嘔吐、腹瀉、失血及燒傷等等。
-
手術切除涎腺(口水腺)。
-
生活習慣:吸菸或嚼菸草都會影響口水份泌,導致口腔乾涸,而長期用口呼吸亦是口乾的常見原因。
喉嚨哽塊(臆球症)
喉嚨哽塊是指在沒有腫塊或異物的情況,喉嚨卻老是覺得有東西頂著,即使吞口水或咳嗽仍無法除去這個「怪東西」,這情況又稱為臆球症(Globus hystericus, Globus sensation)。
如果病人有這問題及下列任何狀況,應盡快求醫處理,包括:
-
頸或喉嚨痛
-
體重下降
-
吞咽時有痛楚或困難
-
摸到或看到頸部有腫塊
-
病情持續惡化
醫生可以利用屈曲內窺鏡、吞鋇、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等方法,檢查病人的喉嚨,以確定病人是否患上下列的病症:
-
喉嚨哽塊
-
喉嚨腫瘤
-
甲狀腺腫大
-
胃酸倒流
吞嚥困難
食是人的基本功能,但有些病患卻可令人食不下咽,亦即我們經常提及的吞咽困難。這問題可分為機械性或功能性兩種。
功能性吞咽困難一般不會引起痛楚,多數由神經或心理問題導致吞咽功能受到影響。機械性吞咽困難則可能與多種疾病有關,例如急性咽喉炎、扁桃腺炎、吞入異物、咽喉良性或腫瘤、甲狀腺收縮或腫大等疾病,以致病人無法進食。
吞嚥困難的病人,可以接受屈曲內窺鏡、鋇餐造影、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等檢查,找出病因及治療方法。
啃雞骨
啃魚骨
會厭谷囊腫
舌痛
舌頭疼痛可能是由復發性口腔潰瘍(俗稱「飛滋」)、真菌感染、缺乏維他命或舌癌等問題引起。若舌痛持續兩星期或以上,並且有潰爛的情況,便應盡早求醫處理。
味覺失靈
味覺是十分重要的感官,它會影響我們感受食物的味道,若味覺變得遲鈍甚至完全失去功能,便會令我們食之無味,失去進食的樂趣及食慾。事實上,品嘗食物的味道不止要用舌頭,還要靠鼻子的輔助,因為我們的舌頭只能分辨甜、咸及苦味,其他味道就要由嗅覺出動,因此鼻子有問題亦會影響個人的味覺。
味覺失靈的常見原因:
-
感冒、鼻息肉及鼻炎等鼻病而引致的鼻道阻塞;
-
急性感染如咽喉炎、鼻竇炎;
-
抽菸多,特別是用菸斗的煙民;
-
味蕾因年老而退化;
-
缺乏維他命B12或鋅。
口腔念珠菌病
聲音沙啞
聲音沙啞是指說話的聲音變得刺耳、粗啞或低沉,大多源於聲帶受到刺激或受損。
讓我們先了解人類聲音的來源地──喉。「喉」是一個結構複雜的組織,位於食道及氣管之間、長約兩寸、狀如膠管的組織,我們每次呼吸、說話或進食都需要鬱動喉部配合,頸前的喉核便是包著喉部的軟骨所形成。而喉內有兩條如橡筋圈般的聲帶,呈「V」形佔據喉部,當肺部呼氣時氣流便會帶動聲帶震動,從而發出聲音,並透過調控聲帶的闊窄而控制音調,故當聲帶出問題便會影響聲音的質量。
導致聲音沙啞的原因很多,最常見是聲帶受病毒感染,有時亦可能是病菌感染、用聲過度(如大叫或唱歌)、呼吸刺激物(如二手煙)、鼻竇炎、胃酸倒流及喉嚨癌等問題所致。咳嗽也會刺激聲帶而令聲音變沙,故部份病人需要服食止咳藥,避免聲帶持續受損。
假如聲音沙啞持續兩星期或以上,便應找醫生作詳細檢查以找出病因。